Home » 你以為的好意,不過是旁人的精心算計!

你以為的好意,不過是旁人的精心算計!

在當個「好人」的同時,也要懂得拒當「好好欺騙的人」

by ritadreamparadise
閱讀影響力

活中,好像有許多所謂「情非得已」的時刻,有時就連我們自己都搞不明白,究竟在事發的當下為什麼會做出那樣的選擇,同時也會思考——如果時間能夠倒轉,當初的「我」是否仍會做出這樣選擇呢?

實,當你的心中或多或少浮現這樣的疑慮時,那麼恭喜你,代表你尚未被完全支配。在更多的情況下,我們的行為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他人的影響,並且還渾然未覺,有時甚至還反過來成為影響他人的那一方。

有人正盯住了我們這項弱點,運用精心設計的行動、言語,甚至是場景來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,進而幫助他們達到既有的目的。就像是狼群盯緊了一頭即將到手的羔羊,由於瞭解獵物在受到特定刺激後,會產生可預期的反應,於是惡狼就能有效地進行圍捕,等待羔羊在受到驚嚇後往另一側逃竄,而事先躲在此側草叢中的惡狼便能坐收漁翁之利。

對這樣有心的算計,難道我們就沒辦法逃離支配嗎?在《影響力: 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》一書中,作者根據親身的體驗,為我們分析出了六種常見的手法,包含「互惠」「承諾和一致」「社會認同」「喜好」「權威」「稀有性」,每一項不但能單獨作用,也能合併使用,而最厲害的獵人往往能夠出其不意,讓獵物乖乖就範,甚至願意成為獵人的幫手,再去圍捕另一個獵物。

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們的注意力也被不斷地分散,很多時候所謂的決斷,都出自於我們下意識的本能反應,此時若我們能事先了解獵人們的手法,那麼當我們即將步入圈套或已身在其中時,也許就能及時醒悟,也將有助於我們做出更符合本意,也更利於自身的決定。

天下豈有白吃的午餐?——分清早已等待回報的恩惠

個人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經驗,在收了他人的禮物後,無論對方是否是你認識的人,都會自然地產生出回禮的壓力,即使沒有明確的法律和道德約束,但這種壓力都會在總會在無形中驅使我們回報來自他人的恩惠。在大多數時候,這種互惠的意識正是促進人際交流的重要驅動力,但到了商人們的眼中,卻也成為了增進銷售額的特效藥。

常見的就是大賣場中的各種試吃、試用品,你是否也曾在銷售人員熱情的「招待」下,購買了原本並未計畫採購的商品,有些甚至是至今都未曾拆封的物品?也許你會說,你早已看穿這種隨處可見的手法,試吃後不喜歡就不會購買,但實際上這種方法雖看似簡單粗暴,卻對大多數人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。

外還有一種較為隱晦的手法,具體表現在各式協商上。舉例來說,當他人提出我們無法接受的要求時,我們理所當然地會拒絕對方,但此時心中卻也種下了些許「愧疚」的種子,因此當對方表示「讓步」,轉而提出較容易達成的小請求時,通常我們會更容易接受。這是由於我們認為對方已經退了一步,我們也該禮尚往來地退一步,同時還因為「比較原則」的影響,認為這點小請求與前面的大要求相比,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。

誠信的美德?——言行一致也該視情況而定

才提到的賣場試吃攤位除了運用簡單的互惠原則外,許多銷售人員在試吃、試用過後還會進一步地詢問你的心得,而許多人出於禮貌都會簡單地誇讚兩句,但殊不知此時已落入對方的圈套,由於我們已經親口說出產品的好話,等於變相地承認了喜歡這款商品,那麼此時若我們不購買,就顯得我們並非言行一致的人,而這個社會總要求我們要有誠信的美德,在這種無形的雙重壓力下,大多數人都很難直接轉身離去。

甚者,有些人在無形中被迫做出選擇後,甚至會轉而欺騙自己,使自己相信當初的選擇沒有錯,並轉過來成為追隨者或推廣者,像是生活中常見的直銷團體、特殊宗教團體等,想想平時走在路上時,你是否也曾有被問過:「你相信○○嗎?」

如此類,承諾的力量有時超越我們的想像,特別是公開的、書面的承諾,更是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因此當你想要達成某件事時,不妨將其寫下來,將更有動力去達成這項對自己的承諾。

人多好辦事?——當心多數無知的陷阱

得不承認,人們的行為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周遭的影響,許多人更是傾向於參考他人的行動來做為自己行動的準則。特別是在對情況不清楚、不確定的時候,基於社會認同原理,為避免成為大眾眼中的異類,我們更會模仿別人的行為,以求讓自己看起來更成熟、更像個所謂的「大人」。

而弔詭的地方就在於,多數人的選擇真的是對的嗎?特別是這個我們所以為的「多數人」,可能正是由一個人起頭,其他人接力模仿所形成的團體。就像是你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抬頭望天,可能慢慢地會有一兩個人慢下腳步,抬頭看向你所看的方向,接著逐漸會有更多人接力相同的行為,隨著人數越多,停下腳步的人也會增長地越快速,好像天上真有什麼了不得的東西一樣。

種從眾的心理也反映在人們選購商品時的偏好上,若是有一樣東西大家都有,只有你沒有,或是周圍的好友都用特定某品牌的手機,那麼當我們在挑選相關產品時,也更容易偏愛那個品牌。此外,在行銷上,也常會用到「熱銷」這個詞,或是銷售人員會在推銷時表示:「有很多客戶都會選擇這款商品。」藉由無法考證的「多數人」,讓客戶產生「大家的選擇一定是好的選擇」的既定印象。

喜歡總讓人盲目——看清銷售者與商品之間的界線

不可貌相」,現在越來越多人懂得欣賞有趣的靈魂,但不可否認的是,好看的外表仍會在第一時間影響人們的觀感,同時也更容易讓人產生好感,進而願意與之親近、答應對方的請求。而若是無法從長相下手,又該如何獲得他人的好感呢?有研究顯示,與自己相似的事物通常能輕易的獲得我們的喜愛,例如相似的經歷、動作或興趣等,甚至是具有相同目標的人也會相互吸引。

能你曾有過類似的經歷,在與銷售人員講價時,對方一開始會面露為難,表示因為跟你很投緣,很想給你優惠的價格,但老闆不會同意,此時,你們好像已經站在了同一陣線上,對抗萬惡的老闆則成為了共有的目標,所以當銷售人員賣力(?)的為我們爭取到優惠後,基於對他的喜愛,以及方才提到的回報心理,我們不但不會反悔,還會欣然同意加購一些對方推薦的小商品,看似我們佔了便宜,但實際上則是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雙贏。

者,常見的還有明星代言的各式商品,借用了明星們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形象,像是專業性、身材、外貌與光鮮亮麗的表象等,間接地導致我們在選購同類商品時,更容易基於對代言者的好感而偏心特定品牌,甚至有些人還會產生自己擁有了明星同款商品的錯覺。

權威即正義?——擁有辨別資訊的能力

沒有為生活低過頭,即使是一般社會上認為有地位的人物,在發表自己的看法時也未必會說真話,同時,「權威」兩個字也不全然代表「正確」,在這個資訊更新極快的世界中,我們每分每秒都被迫接受大量的訊息,各式的廣告充斥著我們生活周遭,網路詐騙也已是屢見不鮮,因此如何去過濾,以及有效地去運用這些資訊,正是我們每個人都將面臨的重要課題。

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?——稀有性之下所產生的高價值

逛街時,一款商品引起了你的注意,試穿或試用過後,正在猶豫要不要購買時,老闆走過來告訴你:「這是最後一件了。」此時,原本搖擺的心逐漸傾向買下,同時也覺得這款商品越看越喜歡,擔心再不下手隨時都會被別人搶走。

便是稀有性原理在作祟,人們總是更愛得不到或已經失去的事物,如果再加上有競爭者,就會更堅定追求的決心,心中也會認為這項事物具有更高的價值,例如,當一樣物品出現在競拍場,往往都能賣出比預期更高的價格,出於競爭心理與稀有性原理,有時競價者甚至願意付出比預期更高的價格,只為了獨佔這款物品甚至是權力,同時也是為了贏過在場的所有競爭者。

上提到的幾種手法,若仔細留意,在生活中可說是隨處可見,有時甚至還能組合搭配,形成真正的複合戰術,拳拳到肉,打得我們難以招架。不過,其實我們並非真的無法抵擋,這些戰術說白了就像是繁複的裝飾,主要是為了修飾、模糊我們真正的焦點,也就是「商品」本身,在撇除這些附加的要素後,我們應該思考的是:這項產品真的是我要的嗎?購買它是因為真的有需求,還是因為別的因素?

好地停下來問問自己,此時此刻讓我感到喜愛的到底是銷售人員、明星,還是他所推薦的商品本身?確實地將人與物分離,將焦點重新聚焦在商品上,我們就會明白,許多時候的迫不得已、不知不覺,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。最後,不必刻意排斥這些手法,只要商品真的符合我們的喜愛與需求,無論如何都能達到雙贏的結果,不僅店家可以得到符合預期的報酬,我們也能開開心心地將心儀的物品帶回家,豈不美哉!

影響力: 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

Influence: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

作者:羅伯特.席爾迪尼

You may also like